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崇祯王承恩结局+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文盲写小说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飞黄腾达就在今日,干了!想清楚这些后,他大手一挥:“围了!”五十多个军士很快将定国公府围了起来。等远处的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赶来后,李左指挥他们将定国公府团团包围,随后撤回自己的手下,来到府门前伸手拍门。勋贵们很忙,忙着收拾金银财宝准备跟随太子去往南京。此一去山高路远,能不能返回京师犹未可知,他们要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带走。等了一会,一个仆人打扮的中年人打开府门露出脑袋。他看着眼前五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军士愣了下,随后面色一寒,冷冷说道:“诸位什么人?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?“知道,定国公府。”“知道还敢造次?没事的话快快散去,我就不向国公大人禀告了!”李左郑重其事的说道:“在下乃勇卫营千总李左,护送陛下返回皇宫时遇到刺客,根据线索发现刺客在...
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崇祯王承恩结局+番外》精彩片段
飞黄腾达就在今日,干了!
想清楚这些后,他大手一挥:“围了!”
五十多个军士很快将定国公府围了起来。
等远处的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赶来后,李左指挥他们将定国公府团团包围,随后撤回自己的手下,来到府门前伸手拍门。
勋贵们很忙,忙着收拾金银财宝准备跟随太子去往南京。
此一去山高路远,能不能返回京师犹未可知,他们要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带走。
等了一会,一个仆人打扮的中年人打开府门露出脑袋。
他看着眼前五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军士愣了下,随后面色一寒,冷冷说道:“诸位什么人?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?
“知道,定国公府。”
“知道还敢造次?没事的话快快散去,我就不向国公大人禀告了!”
李左郑重其事的说道:“在下乃勇卫营千总李左,护送陛下返回皇宫时遇到刺客,根据线索发现刺客在这附近出现过,请打开府门让我等进去搜查一番。”
李左在京师任职多年,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他清楚的很。
首先,他只是根据破空声猜测刺客藏在定国公府内。
其次,就算亲眼看到刺客的位置他也不能把话说死。
陛下遇刺,按照规定他们有权搜查。
有多大的权利就办多大的事,只要不出格,天王老子来了也治不了他的罪。
中年仆人先是皱了下眉,等他看清李左胸前衣甲上画的虎头后才意识到这些人是皇帝的禁军:勇卫营。
他收起之前傲慢的态度,但面色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:“诸位稍等,待我请示定国公后再来回复。”
说完后他就要关门谢客。
李左上前一步用脚抵住了府门,“回复?”
李左冷笑一声,“陛下回宫途中遇刺,我等奉命追查刺客,刚才那些话是通知不是商量,闪开!”
他一把推开中年仆人,顺手将府门打开带着人冲了进去。
见有人敢闯国公府,四十多个人纷纷拿起武器围了过来。有人用刀剑,有的拿弓弩,甚至有人拿着火铳对准了李左。
这些都是定国公府上养着的家丁,个个身强体壮,平时没少训练。
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。
勇卫营的人丝毫没有畏惧,他们围在一起组成小型的阵列。最外层的人拿着盾牌,中间步兵手持刀枪一致对外,最里面弓弩兵和火器兵架起武器蓄势待发。
“这是定国公府,你敢造次?”中年仆人面色寒冷,语气逼人。
李左估算双方人数后冷冷说道:“大明律有制,凡民间私有人马甲、傍牌、火筒、火炮、旗纛、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,如果私自持有,一件杖八十,每一件加一等。私自制造并私自持有则罪再加一等,杖一百流三千里。非全成者并勿论,许令纳官。”
李左没骗人。
明朝对铠甲火器管控极其严格,至于刀剑则没有太多要求,只要数量不过分就不会管。
虽然后来对火器的管控已经名存实亡,但在法理上李左占了上风。
中年仆人看着勇卫营身上鲜明的盔甲,手中精良的武器,感受着他们身上散发出腾腾的杀气后,脸色骤然变了。
他微笑着朝家丁摆手示意他们退下,然后缓步走到李左面前低声说道:“李千总,我只是国公府上一个看门的,有些事真做不了主。如果千总执意要查我也不拦着,只是丑话说在前面,后果自负。”
随着崇祯的御驾到来,整个西四牌楼广场瞬间安静下来。
外围的五城兵马司,锦衣卫和东厂厂卫将百姓驱赶到三十五步之外,围城一圈戒备。
空出来的场地一侧摆着一排桌椅。
刑部左侍郎,大理寺卿,左都御史分列而坐,见崇祯到来他们三人起身迎接。
君臣之礼过后,崇祯冷声吩咐:“将人犯押上来。”
随着一声令下,几个厂卫、锦衣卫分别将张缙彦,王正治押到法场中间。又有百余个兵士将张缙彦,王正治的三族百余口人押到旁边。
虽然王之心找到了朱纯臣刺杀皇帝的罪证,但今天崇祯并不想杀他,朝廷的水太深了,让子弹飞一会。
“带张缙彦,王正治!”刑部左侍郎张忻大喊道。
两个锦衣卫推着张缙彦来到监斩台前,张忻问道:“张缙彦,王正治你们可认罪?”
“冤枉!冤枉啊!”
“臣冤枉!陛下让臣认罪,臣没有罪怎么认?欲加之罪何患无辞!冤枉啊!”
两人几乎同时喊了出来,声音虽然沙哑,语气却无比坚定。
围观的百姓有些错愕。
皇帝监斩,刑场喊冤,此二人到底是死不认罪还是真有冤情?
张忻嘴角闪过一丝奸笑,他冷哼一声:“你二人罪恶滔天,时至今日还不认罪,冥顽不灵,该死!”
“来人,午时三刻已到,验明正身...!”
他刚要下令处决,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高呼。
“侍郎大人!他有冤情为什么不让他说出来?朝廷就是这么做事的吗?”
“如果有一天我等被诬陷,是不是有同样的下场?”
“流贼将至,不能放过一个坏人,更不能错杀一个好人!若是错杀,便是自掘坟墓,岂可坐视?”
张忻脸色骤变,他猛地一拍桌子:“大胆,何人喧哗?给本官抓起来。”
周围负责警戒的士兵立刻上前将十几个书生控制住,押到张忻面前。
“汝等是何人竟然扰乱法场,按律该打五十军棍!”
为首的书生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稚气,但丝毫不惧,他挺着身子喊道:“我等是国子监的贡生,听闻此事后前来围观,见犯人喊冤,便挺身而出!”
“贡生?”张忻皱了皱眉。
贡生皆有功名在身,享有很多特权:见县官不跪,审讯时不受刑,免徭役等。
“生员不得议政,汝等忘了?还不速速离开,否则本官将上报国子监监丞,以正视听。”张忻威胁道。
“侍郎大人难道没听说过,君子可内敛不可懦弱,面不公可起而论之这句话吗?”
张忻怔了下,下意识的看向身后。
百姓们燃起的激情也随着这几句话被浇灭了不少。
他们固然乐意看到官员被杀,但不想看到有人被冤杀,没人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受害者。
崇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,心中冷笑不止。
这帮官员不敢出面求情,竟然让一帮国子监的学生闹事,简直怂到家了。
他站起身直接无视其他人,对着张缙彦说道:“张缙彦,你有何冤屈?说出来朕听听。”
张忻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,他费力的咽下唾沫润喉,声泪俱下的说道:“陛下,昨日朝堂上陛下向文武百官借钱补充军饷,臣只是一时糊涂说错了话,便被安了个欺君之罪,臣...不服!”
“虽然在臣家中搜出几万两银子,但那些都是臣祖上积攒的,还有一些是臣借来周转,借据尚在,何来贪墨一说?”
“好!”崇祯提高音调,他对在场的所有人说道:“朕问你,借钱时为何说谎欺君?”
李邦华给的意见很明确:治成国公的罪,砍张缙彦的头,灭王正治的族!
崇祯将票拟全部退回,示意内阁改票!
他要砍朱纯臣的头,灭了王正治和张缙彦三族。
与朱纯臣和王正治比起来,张缙彦罪大恶极!
历史上崇祯之死张缙彦至少有五成责任!
崇祯十七年二月,李自成逼近京师。
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不但拒绝采纳急招士卒固守、号召天下勤王入援的建议,而且隐匿军情不报。
李自成攻陷京师后,张缙彦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贺迎接。
八旗兵入关后,张缙彦逃归故里。听到福王据守江宁,骗福王说他自聚义军,受封总督河北、山西、河南军务。多铎率八旗兵攻陷河南、江南,张缙彦再次逃跑。
最后投降满清。
不灭他的族不能泄愤!
至于王正治...他在贰臣传中名列甲等,帮着满清干了不少坏事!
内阁的票拟很快再次呈了上来,李邦华没有按照崇祯的意思办,朱纯臣罪不至死只能收押治罪。
王正治犯欺君、贪墨军饷之罪,灭族。
张缙彦谎报军情,贪墨军饷,欺君犯上,也是灭族。
崇祯虽然对李邦华的票拟有些不满,但内心表示理解。
毕竟身份不同,承受的压力也不同。
在他们眼中,朱纯臣只是贪财,并非大奸之人,罪不至死。
但内阁忘了,这个一等公的爵位不止代表着权利,还代表着义务!
他们享受着皇家赏赐,在皇家有难时却不施以援手,岂不该死?
于是再次让内阁改票。
处理完政务已是辰时末,崇祯吩咐道:“王承恩,让皇后带一百个机灵的宫女,一百个太监来这里一趟。顺便让锦衣卫和勇卫营准备车马,朕和皇后随时可能出宫。”
“遵旨。”
......
坤宁宫里周皇后正在织布。
自崇祯登基以来,后宫在周皇后的授意下开始缩减开支。
衣食住行,能省钱的地方尽量省。省不了的,把钱掰开了,捏碎了花。
周皇后贵为一朝皇后,在后宫时常身穿布衣,吃素食。会做饭,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,都亲自动手。
一个能烧饭洗衣,纺织纱布的皇后,在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。
她一边织布一边思考邸报的内容。
想起一句便用笔在纸上写一句。
不多时纸上便写满了字。
在得知崇祯的旨意后,周皇后立刻梳妆打扮,并按照吩咐找了宫女和太监。
来到乾清宫,周皇后上前施礼。
“臣妾参见陛下!”
“免礼,皇后最近辛苦了。”崇祯看着眼前这位娇柔的美人,阴霾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。
历朝历代的皇后中,论贤德,能超过周皇后的人很少,论持家,她绝对能排进前三,甚至不比马皇后差。
周皇后略显娇羞,一身白衣飘飘然然。
随行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,片刻间乾清宫内跪满了人。
崇祯随口问道:“梓童,邸报撰写的怎么样了?”
“回陛下,臣妾还未写完。”
“这样吧,六个区域你只写民生,故事和金融三个区域即可,剩下的让王承恩写。他对朝廷的事了如指掌,写起来回更快些。”崇祯有点着急了。
这不能怪他,报纸早一天出版,就早一天占领舆论高地。
募兵也会更顺利。
“陛下恕罪,臣妾耽误陛下的大事了。”
“梓童勿要自责,朕怕累着你。”
说罢崇祯伸手抓住周皇后的纤纤细手,略微用力将她拽到身前。
方岳贡张了张嘴,欲言又止。
这个办法确实有效,但浪费的银子将是一笔巨款。
李邦华看不下去了,他向前一步躬身施礼:“陛下不可,京师中的奸商见流贼将至运输不畅,纷纷抬高粮价,此乃不法之行为,按律应当予以惩治。用内帑的钱买高卖低看似体恤百姓,实则有...有助纣为虐之嫌。”
其余众人纷纷汗颜。
李邦华太硬气了,竟然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皇上助纣为虐。
当御史的时候就屡屡如此,没想到当了内阁首辅更硬气了。
“大胆!”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,“李阁老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,什么话不能说。仗着陛下重用就胡言乱语,休怪陛下无情。”
李邦华毫不畏惧:“陛下,大明律有言,乱世用重典,王道杀伐震慑,法也!此时不用重典,何时用?”
乾清宫针落可闻。
李邦华的话已经不是指责了,而是质问。
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用重典!
崇祯没有生气,反而淡淡一笑:“李阁老怎知我没用重典?”
“可是...”
“朕如果用重典惩治那些商人,一旦消息传出去,还会有商人往京师运粮吗?”
“就算有,运送的数量有之前的几成?”
“京师百万民众每天吃掉的粮食多达上万石,流贼将至,应该广积粮。商人为了暴利,肯定会加速运粮,此举正合朕意。”
“至于银子...,范景文管着京师三大营,只要不让那些商人把银子运出去,朕就有办法将银子拿回来。”
方岳贡和李邦华对视一眼,纷纷汗颜。两人立刻下跪,先是向崇祯请罪,随后领旨谢恩。
“邱瑜!”崇祯将目光看向这位吏部尚书。
“臣在。”
“你说的消极怠工,出工不出力的现象,很普遍吗?”
“回陛下,占京卿总数的三四成。若是人少,臣也不会向陛下请示,早就联合都察院弹劾了。”
崇祯长吸一口气,点点头。
这件事很棘手。
官员们这么做无非是两种心态。
一,京师守不住了,继续做那些事没有什么意义,不如摆烂。
二,只有消极怠工,才能确保京师守不住。这样他们才能送走旧皇帝,迎来新皇帝。
第一种心态的官员还好,属于骑墙派。没有忠心,更谈不上爱国。虽然没干好事,但也没干坏事。
第二种心态的官员最可恨,身在大明心在顺/满清。专门做坏事,扰乱朝堂,搞乱朝政。使政令不通,百姓不满。
既然如此,必须给这帮大明打工人上强度了!
“其他人先出去等待。”
等所有人离开,殿门关闭后崇祯才低声说道:“邱瑜,你将消极怠工的官员名单整理成册,以升迁为诱饵,让他们每人每天清晨写一份工作计划,将这一天打算做的事全部写下来。”
“晚上写工作总结,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。完成的在上面画个圈,未完成的要写上未完成的原因。”
“写完后将这份工作计划和总结交给你,你再进行求证考核。”
“胡编乱写的,不写计划和总结的,所做的事情与职位不符的,全部上书罢免。”
“听懂了吗?”
邱瑜站在原地愣了得有三分钟,他扭动僵硬的脖子,缓缓开口道:“陛下...臣没听懂。”
崇祯没有意外。
一个封建王朝的二品大员,肯定无法理解每日工作计划、总结,还有KPI这种东西。
他花了将近十分钟才把这些东西全部讲明白。
邱瑜听懂后震惊不已:“陛下此法无比精妙,实乃考核官员的一大利器!臣以为应当推广。”
唰——
乾清宫内,一片安静。
朝堂上的消息还没传到后宫,所有人都认为崇祯会亲自南下,没想到皇上竟然要留在北京守城。
这怎么可以!
太子朱慈烺虽然年少,却非常明事理,马上跪倒哭求道:“儿臣年幼,尚不能监国,请父皇移驾应天府。”
永王和定王也先后跪倒:“请父皇移驾应天府!”
其余众妃嫔见状也纷纷跪倒,“请陛下移驾应天府!”
“陛下,三思啊!”
眨眼间,偌大的乾清宫顿时哀求声一片。
“肃静!”王承恩得到崇祯的眼神后,声音颤抖着喊道。无论崇祯做什么决定,他都无条件支持。
这是他的使命!
嘈杂的乾清宫很快再次恢复安静。
“朕意已决!”崇祯冷着脸,不容置疑。
太子还想说些什么,被身旁的周皇后伸手制止。没人能改变皇上的想法,尤其在这种时候。
“陛下!”周皇后向前迈出一步,声音虽然柔弱,语气却无比坚定,“臣妾要留在京师,与陛下共抗流贼!”
周皇后并非那种标准的古典型美女,古人多以肥为美,明朝时这个肥不是胖是结实的意思。周皇后身材稍瘦,皮肤如玉般洁白光滑。五官精致如画,穿着一身白色裙衫,流露出一股端庄典雅的国母气质。
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。
崇祯之前没怎么在意,看到周皇后如此美貌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。
袁贵妃见周皇后不走,也向前迈出一小步说道:“陛下,女儿也不走!(周皇后为了争宠,只允许自己在崇祯面前称臣妾,其余妃嫔皆自称女儿。)”
她倒没有周皇后那般见识,只是觉得兵荒马乱的不太平,万一路上遇到流贼,或者负责护送的士卒哗变,她们这些女眷下场会很惨。
就算逃到应天府,也是孤独终老。
有什么意义?
与其承担风险,不如陪在崇祯身边,生死与共。
袁贵妃同样长得国色天香,姿色虽然比周皇后差了些许,但胜在年龄小。男人嘛,从始至终爱好都很单一,只喜欢年轻漂亮的。
崇祯没心思想这些,见两位爱妃都表明不走,也不好说什么,只能挥挥手说道:“王承恩通知仁寿宫,请懿安皇后收拾一下准备去往南京。”
懿安皇后是崇祯的皇嫂,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原配皇后。天启死后她被崇祯尊号为懿安皇后,原本住在慈庆宫。崇祯十五年朱慈烺大婚时,懿安皇后从慈庆宫主动搬到了仁寿宫。
“遵旨。”王承恩不敢怠慢,亲自跑去慈庆宫送信。
“其余人等离开,太子留下!”
众人不敢违逆,表情沉重的离开乾清宫。
不多时,乾清宫里只剩崇祯和太子。
崇祯看着朱慈烺目光复杂。
平白无故多了个大儿子,直接喊对方儿子会不会太嚣张?
“父皇!”太子朱慈烺叩拜。
崇祯想了想,问:“慈烺,如果北京城守不住,城破朕亡,你会怎么做?”
“父皇是天子之躯,得上天庇佑,定能守住北京城!”
“别废话,回答问题!”崇祯有些无奈,这些古代人就会拍马屁,如果皇上都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护,那改朝换代的事就不可能发生。
太子被崇祯的语气吓懵了,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不敢说话。此情此景,身为太子的他,说错一句话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“既然你不知道,朕告诉你。”崇祯双手倒背在身后,帝王之气充满全身,“如果朕死了,第一时间不是替朕报仇。”
太子朱慈烺浑身一震,不解的抬起头:“父皇,儿臣不懂。”
崇祯没有立刻解释,而是说道:“决不能联合建奴抗击流贼,要先灭建奴,再灭流贼,”
“记住了吗?”
“儿臣记住了,可是父皇...”太子朱慈烺更加不理解了。
按理说,如果父皇死在李自成手上,朱家和李自成的恩怨会上升到家仇国恨的高度。
大明自开国以来便推崇以孝治国。
他举倾国之兵讨伐李自成,在天下人眼里便是尽忠孝之道,可以说名正言顺。
就算他不找李自成的麻烦,满朝的文武,天下的百姓能同意吗?
“没有可是!”崇祯恶狠狠的瞪着太子,怒斥道:“亡国可以,灭种不行!建奴一旦入关,你觉得李自成是八旗兵的对手吗?”
太子朱慈烺不说话,在他看来李自成既然能从陕西打到宣府,战斗力肯定不俗。辽东的建奴虽善骑射,但兵士加起来才十万人。
李自成号称五十万大军,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建奴淹死。
看着朱慈烺不服的表情,崇祯恨铁不成钢。他脑子里装满了大明史,李自成的底细他门清的很。
先不提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有多少水分,里面至少五成乌合之众。
冷兵器时代精锐和乌合之众有天差之别。
精锐部队在士气上更加稳定,能够承受更多伤亡而不退场,在逆风情况下可以继续作战,甚至发起反冲锋。
李自成这些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,荒野作战一旦陷入劣势,溃败只是时间问题。到时候一带十,十带百,百带千,别说五十万,就是百万大军也是白搭。
他能从陕西打到宣府,最重要的原因是没遇到硬茬子。
打的也都是攻城战,很少野外作战。
八旗兵最擅长的是野战!
崇祯想了想,试图举例子说明:“你可知宁武关的周遇吉?”
“儿臣知道。”
“他只有几千兵马,流贼攻下宁武关伤亡近八万!”
想起周遇吉,崇祯又叹了口气。明末武将死的死,降的降,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。
“宁武关本就易守难攻,流贼损失巨大也在意料之中。”朱慈烺不服气的说道。
呵!
崇祯终于明白,历史上的崇祯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单独去应天府。
他根本挑不起大明的半壁江山。
崇祯狠狠地跺了一脚:“你枉为一国储君,流贼善攻城守城,不善野战。面对建奴,李自成除非死守,否则会不堪一击。他胜了还好,如果败给建奴,北方会落到建奴手中,届时将给我华夏带来灭顶之灾!”
见父皇发怒,朱慈烺吓得不敢再说话,只能跪在地上低头不语。
良久。
崇祯眼神闪烁,叹了口气。
罢了,朱慈烺才十六岁,需要时间成长。
可惜的是,他已经没有时间培养这位大明太子了,只能想办法多给他安排一些能人志士辅佐。
如果没有内阁首辅陪着,他万万不敢前来汇报。
现在他很庆幸当初站队时选择了李邦华。
崇祯来回走了两步,口中喃喃说道:“京师有坏人啊!”
李邦华,张忻和王庭梅认同的点了点头。
“先是刺杀朕,刺杀不成后又去刺杀朝廷命官。他们把这里当成什么了?刀下之俎吗?”
见崇祯怒气冲天,王庭梅磕头认罪:“陛下息怒,是臣失职让匪徒在京师作乱,臣回去后立刻全程搜捕,将匪徒捉拿归案。”
京师是他的一亩三分地,出了任何问题他都有责任。虽然崇祯没有当面怪罪的意思,但话中的责备已经不言而喻。
崇祯摆手示意王庭梅起身,随后问道:“你们怎么看?”
李邦华皱着眉说道:“臣以为凶手并非图财,也不是仇杀。”
“哦?说说看。”崇祯表面上毫无波澜,内心却有些期待。
这个李邦华能力不错,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计划推演下去。
“陈演和光时亨两人家中虽然富裕,却并非大富之人,凶手为了钱财而灭对方满门有些不合情理。”
“其次,二人在朝中虽有立敌,却不是深仇大恨,没有灭门的动机。”
李邦华说完这些后看刑部左侍郎张忻。
刑部尚书徐石麟正月时去往浙西练兵,刑部事务由左侍郎张忻负责。
张忻拱手施礼:“陛下,臣已去现场查验。现场非常混乱,根据脚印猜测凶手数量众多。大部分人是被一刀毙命,少数人被弓弩射中哽嗓而亡。刀口平滑,箭矢精准,非一般匪徒所为。”
“根据尸体伤痕判断凶手兵器有两种,弓弩,短刀。”
说完后,张忻看向王庭梅。
王庭梅做最后的补充:“臣让差役门走访左邻右舍,昨夜狂风大作,没听到什么动静。所以臣判断凶手是一伙训练有素,战力彪悍的匪徒。”
崇祯有些不耐烦的挥手:“朕不想听这些,只想知道此案和行刺朕的案件有没有关联?你们什么时候能破案?”
“臣等不知...”李邦华很是无奈的说道。
昨夜巡捕营,锦衣卫,东厂都被调到皇城附近驻守,别说线索,就连凶案他们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。
没有线索怎么破案?
“废物!全都是废物!”崇祯愤怒的握拳,砸了下桌子,“人被杀了,家也被抢干净了,竟然没有任何线索,你们是干什么吃的!”
咚的一声,吓得王庭梅和张忻立刻下跪求饶。
“朕不管有没有线索,限你们两日内破案子,破不了案子全都回家种地去!”
见冲着怒气不见,李邦华佝偻的身躯再次下跪:“陛下息怒。此事事发突然,又恰逢京师戒严,三大营,巡捕营,东厂,锦衣卫都去皇城附近驻守,城中空虚才让贼人有机可乘。”
“既然顺天府没有线索,为了京师安稳,百官安心,不如让锦衣卫接手此案。锦衣卫中能人辈出,定可以早日破案。”
“请陛下恩准!”李邦华不动神色的将案件推了出去。
这种事能推则推,实在推不出去再说。
破案是功劳,破不了案就是罪过。王庭梅是他的人,顺天府尹这么重要的职位决不能出差错。
崇祯没说话,看向张忻和王庭梅。
两人巴不得把这块烫手山芋扔出去:“臣附议。”
“臣也附议。”
崇祯皱着眉重重的哼了一声:“废物,都是废物。既然你们想把案子甩给锦衣卫,那就让他们办吧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三人心中同时松了口气。
与此同时,王之心和吴梦明正好走进府门,好巧不巧的听到了死人两个字。
“王提督,吴指挥使,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?”定国公徐允祯见东厂和锦衣卫都来了,顿感不妙。
如果只有李左一人,他还有蒙混过关的希望。
现在锦衣卫和东厂都在,毫无机会。
王之心的政治觉悟比李左高几十倍,他不敢接徐允祯的话。
此事关系重大,如果查实是定国公行刺,与他说过话的人都会受到牵连。
小心驶得万年船!
王之心直接走到李左身边,低声问:“李千总,陛下怎么样了?”
“末将不知。”
王之心是三品官,千总是从六品,按照规矩李左需自称末将。
“死人在哪?”吴梦明追问道。
李左有些懊恼的捶了下胸前的铠甲,有些无奈的吩咐手下道:“带路!”
如果找不到其他凶手,那么这个死人就是凶手!
没办法。
朝臣需要交代,陛下也需要交代!
勇卫营,锦衣卫,东厂更需要给陛下一个交代!
如果找不到凶手,这个死人就是最好的交代!
假如这个死人是凶手,定国公必定会受到牵连。那么他迈进府门后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证据。
他越想越恼,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。
几个人很快来到偏院,一具体型瘦弱的男尸躺在院子角落中。
......
紫禁城,乾清宫。
崇祯坐在暖榻上心有余悸。
穿越来第一次距离死亡如此之近。
虽然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,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,如果当时没有侧身,那支箭很可能会穿破罩甲伤到他。
“李若琏...!”崇祯口中默念着他的名字,越想越气。
这家伙下手太狠了,说好的比划一下,到头来变成了真的。
不行,得给他个教训!
“皇爷...”王承恩屁股上的伤口已经处理完毕,他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,强忍着疼痛走进殿门。
崇祯看向王承恩,关心的问道:“你没事吧?”
“回皇爷,臣只是受了些皮外伤,并无大碍!”王承恩龇牙咧嘴的说道。
“那就好,来人赐座。”
“多谢皇爷,臣...臣坐不下。”
“那就站着吧,刺客找到了吗?”崇祯假装恼怒的问道。
虽然李若琏做的很过分,但崇祯内心还是希望他没被抓到,否则锦衣卫真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。
“勇卫营,锦衣卫,东厂,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查,臣估摸这会应该查出结果了。”
“嗯,宣李若琏觐见,朕有事吩咐。”
不多时,李若琏行色匆匆的走进大殿跪倒施礼:“臣李若琏参见陛下。听闻陛下回宫途中遭遇刺客,臣倍感惶恐,特来恭请圣安。”
崇祯仿佛什么也没看到,什么也没听到,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奏本慢慢翻看。
清代才有奏折。
明代公事叫题本,启恩或认罪的叫奏本(凡内外各衙门,一应公事,用题本。其虽系公事,而循例奏报奏贺,若乞恩认罪檄敕谢恩,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等事,俱用奏本)。
李若琏跪在地上一言不发,他当然知道皇帝为什么没让他起来。
跪了将近半刻钟的时间,他才听到崇祯说道:“起来吧,汝等退下,没有朕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打扰。”
等太监和起居注都离开后,崇祯才将奏本放下,淡淡说道:“李若琏,你胆子很大啊!”
“臣有罪!”李若琏没起身,跪在地上再次磕头。
“罪?你自己说说,有什么罪!”
“臣救驾不及,险些让陛下受伤。”李若琏一脸认真的说道。
“内阁和襄城伯随朕去往偏殿,其余人给朕在这等!等吴梦明和王之心回来,没有问题的才能离开。”
“陛下恕罪!臣知错了。”
“陛下,念在臣祖上功劳的份上就饶了臣吧!”
在一声声求饶中,崇祯离开皇极殿。
殿门关闭前他故意对着李若琏说道:“李若琏。”
“臣在!”
“派人守住这里,要吃给吃,要喝给喝,擅自离开者,斩!”
“遵命。”
离开皇极殿后,崇祯深吸一口气。
历史上的崇祯总说群臣误我,之前还不信,现在他深信不疑。
若是太平盛世这些大臣贪污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现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,大明已经没有血可以吸了,再吸下去亡国灭种了。
该死!
你崇祯不敢做的事,我做!
你崇祯不愿杀的人,我杀!
你崇祯不愿担的骂名,我担!
你崇祯救不了的大明,我救!
激动过后,他快速恢复冷静。
自古君治吏,吏治民。民养君,君养吏。
现在君和民都穷的要死,钱去了哪里还用说吗?
往后的日子,朝堂既是战场。
历朝历代,皇帝都会允许官员一定程度的贪污,在帝王术这叫驭人之道。
人之初,性本恶。
有人贪财,有人好色,有人专权。
没有无欲无求的活人,只有无欲无求的死人。
贪财是真的爱财吗?非也,他们追求的是贪污过程。
好色呢?这个不让说,跳过。
专权者也并非喜欢权利,而是享受那种被尊敬的感觉。
每个皇帝的底线不同,造就的臣子也不同。
所以每当新帝登基,前朝重用的官员下场都很惨。
无他,只是新皇帝的底线比较高。
高明的君主既能满z足臣子的恶的一面,又能让对方知道底线。
如此驭人方能长远。
现在时局不同,朝堂不同。为了搞钱,必须拿贪官开刀。
来到偏殿后,崇祯首先单独召见了李邦华。
不等殿门关闭,崇祯直接进入正题,“流贼将至京营空虚,兵部即刻开始募兵!”
“遵旨,陛下,那些银子...”
“是真的。”
李邦华松了口气。
他抬头看了一眼崇祯,脸色虽然没表现出什么,心中却是无比担忧。
钱钱钱!
大明朝什么都不缺,唯独缺钱。
现在好不容有钱了,流贼却即将兵临城下。
“陛下,既然有钱了,抄家的事是不是该缓一缓,抄家只能解一时之渴,而且是饮鸩止渴!此时抄家,不利守城!”
“朕有分寸,说一下募兵的计划。”
李邦华想了想,说道:“臣计划先把拖欠三大营的饷银发了,再发五两守城银。这些人虽不是精锐,却也对火器,弓弩较为熟悉,比普通百姓强许多。”
“随后在京师各处设立百余个募兵点,年轻力壮者发四两守城银,年长者发三两。”
“不知陛下以为如何?”
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摇头,“前面的没问题,后面募兵条件太苛刻。此次募兵条件放宽,只要能拿起砖头的人都可以招募。”
李邦华花白的胡子抖了抖,不解的问:“陛下,募兵历来只招募年轻力壮者,您的条件怕是太宽松了。”
崇祯苦笑着摇头,“朕何尝不知?可是京师鼠疫横行,别说年轻力壮者,就是能作战的老幼妇孺又有多少?”
李邦华抬起头,凹陷的眼窝飘出复杂的眼神。
是啊,大明的敌人不止有流贼,还有鼠疫,建奴,贪官污吏......
“遵...遵旨。”李邦华跪地领旨,退出偏殿。
第二个被召见的是邱瑜。
“陛下!”刚被升职为吏部尚书的邱瑜非常兴奋,浑身充满了干劲。
“准备一下,朕打算重启京察。”
京察?
听到这两个字,邱瑜一身干劲瞬间散去了七八。
流贼即将兵临城下,文武百官应当齐心协力共守城池,此时重启京察无异于自断臂膀。
而且,京察的效果早已与当初截然不同。
京察制度本身没错,设立的目的在于奖优惩劣,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,为国家统治做出贡献
错的是官员们用京察之名打击异己。
很多不参与党争的人为了自保,也不得不同流合污。
“陛下...此时启动京察,怕是有些不合时宜吧?”邱瑜小心谨慎的问道。
“你在教朕做事?”
邱瑜立刻跪在地上,“陛下息怒,臣只是就事论事。”
崇祯微微一笑,“朕当然知道此时不宜启动京察,所以让你提前准备。”
准备?
邱瑜一脸懵逼。
京察需要准备什么?无非是根据官员们往年的政绩,以四守六法来判断升降。
官员们的表现如何都在吏部有记载,不需要准备。
“请陛下明示!”
“查一查政绩突出者,还有他们举荐外放的官员有哪些!”
“梳理完后把名单交上来,朕有用。记住,这件事一定要秘密的查千万不能走漏风声。”
“退下吧,吏部关乎朝堂,你一定要小心谨慎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邱瑜离开后,下一个被召见的人是方岳贡。
户部的差事不好干。
要是好干也不至于安排五个侍郎在户部任职,仅次于兵部的四个侍郎。
“方岳贡,知道朕为什么让你当户部的差事吗?”
方岳贡是个聪明人,他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,认真的说道:“陛下慧眼识珠,实乃明君也。”
崇祯怔了下。
这马屁拍的,不但把皇帝拍舒服了,还给自己脸色贴金子。
读书人特么的果然有一套。
“你就不怕朕治你巧言令色的罪吗?”
方岳贡深施一礼:“为君者自有大肚量,不会与臣子一般计较。”
崇祯指着方岳贡的脑袋,被逗笑了。
收敛笑意后,崇祯背过身问道:“你是湖广人?”
“是,臣是湖广谷城人。”
“湖广...”崇祯喃喃自语,“湖广的官员大部分是楚党成员吧?”
方岳贡先是一愣,随后脊背发凉,脚底发软。他悄无声息的咽了口唾沫,说道:“陛下,臣不太清楚。”
崇祯皱着眉摇头,李左对敌我形势的判断出了大问题。
首先刘芳亮麾下的骑兵大部分是投降的明军,无论是骑兵个人战斗力,还是战马的速度耐力都很强。
其次,他不一定跑的过那些降兵。
他纠正道:“马是同样的马,朕的骑兵提前准备好以逸待劳,你们长途跋涉,结果还用说吗?”
“就算你的马耐力好,朕给每个骑兵配两匹马,难道还追不上你们?”
“都是骑兵,都善骑射,你们以少战多能有几成胜算?”
“朕给你的任务是袭扰敌军,不要产生伤亡,你做到了哪一点?”
听到这,李左的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。
虽然只是推演,但结果很明显。
他败了,不但任务失败,而且全军覆没。
“请陛下赐教!”李左收起之前的态度,毕恭毕敬的问道。
“决不能偷袭对方大军,甚至看一眼都不行。”
“那臣...”
“射杀对方探马,遇到落单的就杀,遇到大部队就跑。每天不用多杀,杀几个就行。对方探马失踪后肯定会放缓行军速度,并派兵追查。此时你们便换个方向,继续射杀探马。”
“多则三四日,少则一两日立刻返回京师。三百人去,三百人回,记住了吗?”
李左神色一禀,单膝下跪:“陛下,臣领旨。”
看着三百勇卫营挺拔的身姿,崇祯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。
他后退一步看向所有人,大声问道:“你们都是朕的亲军,此次出征意义非凡。若是能拖上敌军一两日,京师的城防便能稳固一些。若是拖上三四日,便能让城防稳固三四分。”
“能不能完成任务?”
“能!”三百勇卫营将士齐声高呼。
“好!朕身为天子,不能与你们一起战场杀敌,待你们凯旋归来,朕与你们饮酒庆功!”
锵的一声,崇祯伸手拔出腰间的佩剑,长剑指向天空!
“勇卫营,出征!”
呜——
皇城的城墙上响起了悲壮的号角声。
三百对四万!
虽不是两军对垒,但这份勇气可嘉!
留守的勇卫营将士整齐的站在城墙上,目光远眺。随着一声大喊,所有人同时拔出武器,像崇祯一样将武器指向天空。
他们既是兄弟,也是战友。
每一次出征,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!
这次也一样!
“兄弟们,凯旋!”
“凯旋!”
李左翻身上马,在众人的呐喊声中,催动战马。
随着夕阳西下,李左一行人慢慢消失在傍晚的昏暗之中。
“庞子晋。”
“臣在。”勇卫营参将庞子晋急忙上前一步。
“你们勇卫营和京师三大营多长时间没吃肉了?”
庞子晋想了想,“回陛下,忘了。”
崇祯苦笑一声。
也是。
朝廷那点粮饷能吃饱就不错了,哪有钱买肉吃。
“王承恩?”
“臣在。”
“拟旨,明天让范景文派两千人出城,去南苑将里面所有的猎物都给朕抓回来。能抓活的就抓活的,抓不了活的就打死带回来。”
南苑是元、明、清三代的皇家猎场,里面草木繁茂,禽兽、麋鹿聚集。虽然隆庆年间里面就已经衰败,但该有的猎物还是有的。
“朕要请大明的将士们吃肉,喝汤。”
“臣,领旨!”
王承恩忍不住咽了口唾沫,领旨后飞也似的跑向内阁。
日落星稀,明月初起。
崇祯盘算着时间,看着天边的月亮喃喃自语:“太子这会应该准备动手了吧?”
入夜,铁门关。
铁门关濒临渤海,盛产食盐,再加上是大清河入海口,水位深便于船只停泊,导致商船往来频繁。
他面无表情的吩咐:“王承恩,你出去一下关好殿门,不准任何人进来。”
等王承恩走后,崇祯才淡淡说道:“李若琏,你可曾听闻世修降表衍圣公?”
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脸色怔了怔,然后大吃一惊地低声说道:“陛下...陛下难道是要...杀衍圣公?”
“陛下万万不可啊!”李若琏的一脸的惊慌。
如果不是君臣有别,他甚至想爬到崇祯的脚下求情。
“孔子乃历代读书人的榜样,孔门世代子孙也都是书香世家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,历代王朝皆以儒学为正统,大明朝亦是如此!太祖皇帝一统天下后,亦是册封孔希学为衍圣公。”
“儒学影响深远,衍圣公更是文学泰斗,被天下读书人奉若神明!”
“如果陛下将他杀了,不但会动摇大明国本,更将会受到满朝文武官员,天下读书人,乃至天下百姓的唾...指责!”
在得知崇祯想要杀衍圣公后,李若琏甚至冒出一个想法:崇祯疯了!
贪官污吏杀就杀了,老百姓户会拍手称快。
杀勋贵和商人也是一样的道理,老百姓对他们的死只会幸灾乐祸。
杀读书人也可以,但杀读书人的代表衍圣公不行!
崇祯淡淡一笑,反问道:“你不敢?”
李若琏跪倒在地,“陛下,臣并非不敢,而是不能!臣可以不要名声,但陛下不能。一旦走漏风声,陛下圣明将严重受损,臣担不起这个责任。”
“李若琏,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啊!”
李若琏刚想继续解释,却听崇祯说道:“朕没有傻到招惹天下读书人的地步!朕是让你去衍圣公府杀人,不是杀你杀衍圣公。”
呼,原来如此!
李若琏伸手擦掉额头上的冷汗,在深呼吸的作用下心跳慢慢恢复正常。
不杀衍圣公就好!
再说了,衍圣公身在山东,就算想杀他也得去千里之外的兖州府(曲阜隶属于兖州府)才行。
“请陛下赐教。”
崇祯没有直接说,而是话锋一转问道:“朕让百官、勋贵派家丁协助守城,衍圣公府可曾派人?”
明朝有两座衍圣公府,一座在曲阜,另一座在京师太仆寺衙门旁边。是明英宗赐给孔子后裔的府第,亦称衍圣公府。衍圣公凡遇进京朝贺,都在此居住。
不在京时,由后代打理。
“回陛下,派了一个张姓仆人,在西便门守城。”
“那就好,今夜你前往太仆寺衙门旁的衍圣公府,杀一个孔家的后人,记住只许杀一人!死状要惨不忍睹。”
一人?是不是少了点?
不等李若琏想明白,崇祯继续说道:“杀完后在墙上面留下血字:开城门迎闯王,否则全城杀光!”
“遵旨。”
对于衍圣公一门,崇祯没有任何好感。
元末明初时期,衍圣公孔克坚向元顺帝上疏献策“今勤王之兵颇众,与之决战,盗(指朱元璋)可平也。”
然而,他上疏的同时又派儿子孔希学代替他自己去南京朝见朱元璋。
如此首鼠两端,实在可恶!
八旗兵入关后,被明朝奉养了近三百年的衍圣公,再一次展现了家族遗传思想:人择明君而臣,鸟择良木而栖!
赶在所有人面前向年幼的顺治皇帝上呈《初进表文》。
后来顺治让礼部向全国发出剃头令,衍圣公召集众族人商讨后,在衍圣公府门前陈设香案,宣读圣旨,集体剃发。
忠诚与否倒是其次,重要的是孔府有钱!
最新评论